各有關單位:
現將《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課題組織申報工作的通知》轉發,請各相關單位認真組織申報,於2009年3月26日前將申報材料報送社科部項目辦公室。聯系人💂🏼♀️:劉萍 電話🫃🏼:68753882
2009年2月9日
教辦廳函[2009] 008號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全國教育科學
“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課題組織申報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教育科學研究院(所)、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解放軍總參謀部軍訓部、全軍軍事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部屬各高等學校,部內各司局👷🏻、各直屬單位:
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按照《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綱要》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管理的有關規定🤫,決定自2009年1月31日起組織2009年度課題申報工作。現將《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課題指南》(以下簡稱《課題指南》)印發給你們,並將申報工作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教育科學作為教育事業和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發展和先進文化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科學研究要充分體現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眼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以我國現代化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建設中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同時註重推動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研究,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研究方法的創新🕤,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增強科學預見性👲🏼,著力推出代表國家水平的教育科學研究成果。基礎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創性和開拓性,深刻揭示教育的本質和規律🤼🧑🏽🎓,關註學理問題的研究🍨,促進學科建設,形成精品力作;應用研究要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效解決教育政策和實踐問題;開發研究要註重社會效益和使用價值。
二、本年度全國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設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一般課題和青年基金課題,教育部重點課題👩🏿🎤🧑🏻🤝🧑🏻、規劃課題和青年專項課題🚨,均有不同額度的經費資助。申報者須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相當於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不具備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須由兩名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同行專家推薦🖨🐈⬛;申報青年課題者(包括課題組成員)年齡不得超過40歲(1970年3月31日之後出生)🎙。國家重點課題實行招標製度🙆🏽♂️,申報者要求具備主持省部級相關教育科研課題的經歷和良好信譽👩🏽⚖️🍪。申報者必須從事實際研究工作並真正承擔和負責組織項目的實施;申報課題的參加者或推薦人必須征得本人同意,否則視為違規申報👩👩👧🚣🏿♂️。申報招標課題和其他課題互不交叉🧛🏼♂️🫅🏿,申報者只能從中選一。
三、申報者要根據研究工作的實際需要,參考資助標準,提出擬申請的資助額度👨🏻🍼,並按照《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經費管理辦法》進行合理的經費預算。本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15萬元、一般課題8萬元和青年基金課題6.4萬元👠,教育部重點課題2萬元、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1萬元。實際資助經費額度以評審結果為準。
四、教育科學規劃涉及14個學科,課題申報者根據《課題指南》所列示的研究領域進行選題論證🏃🏻♂️。招標課題申報者填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投標申請•評審書》👜,屆時需參加現場答辯;其他課題申報者填寫《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申請•評審書》(以下簡稱《課題申請•評審書》)🫲🏻。申報者根據所報課題的性質依照《課題申請•評審書》列出的學科分類代碼填寫相應學科,跨學科課題應根據主要研究內容確定所屬學科。
五🧜、《課題指南》中列示的招標課題名稱即為具體研究題目🌔,申報者可據此進行具體設計,不得自行命題☝🏽;一般課題申報者可參照指南標明的研究領域🧘🏼,細化出具體的研究課題,也可自選課題研究👨🏿🎤。申報者要在《課題申請•評審書》封面上標明所申報課題屬於指南所列示的研究領域或自選課題👩🏻🦯。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課題指南所列示的研究領域🙇🏿。在涉及西部教育問題研究時,優先考慮西部地區的課題申報者🧓。
六、本年度立項課題要求在1-3年完成,研究期限自課題批準立項之日起,應用性研究應在1年內完成,課題延期或調整人員須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準◻️。研究成果須符合學術規範,體現創新,有所建樹。招標課題最終成果要求出版30萬字左右的專著🤷🏽♂️💂🏿,在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和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上發表3篇以上的學術論文👸🏼,並在學術界和實踐領域產生重要的影響👼🏼。其他課題最終研究成果必須包括研究報告和公開發表論文(著作)等。
七、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為國家財政支持的社會公益項目🧺,資助在公共部門服務的教育科學工作者🏄🏼♂️。為提高資助效益,課題負責人只能申報一個課題🧗🏿♂️,且不能作為課題組成員參加其他項目的申請🥈。課題組成員最多只能同時參加兩個課題的申報。在研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負責人不得再申報新課題,得到同級別教育學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其他部委辦以及省級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資助的課題負責人不得以同類課題申報。不支持已有兩個以上其他來源的省部級在研項目的研究者申報。上述各類課題的結題均以結題證書註明的時間為準,並須提供結題證書復印件🥲。
八🤧、申報者應如實填寫申請材料,並保證沒有知識產權爭議。凡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申報中弄虛作假者,一經發現並查實後,取消個人三年申報資格🔞👩🏼⚖️,如獲準立項一律按撤項處理和通報批評,並追究申報者所在單位的管理責任。
九💁🏻、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實行信用管理製度。課題承擔單位要求在相關領域具有較雄厚的科研資源和研究基礎,設有科研管理的職能部門🦹,能夠提供開展研究工作的必要條件並承諾信譽保證。獲準立項的課題負責人在課題執行期間要遵守各項承諾,履行約定義務,按期完成研究任務🕋。課題研究的最終成果將實行結題鑒定製度🧎♀️➡️,鑒定等級予以公示✵。課題研究成果鑒定為不合格或有不良信譽記錄者,課題負責人三年內不得申請新課題🐥。除涉及政治🎹😀、國家關系👩🏿🎓、宗教🙋♂️、種族🧑🏼💼、民族🥮😣、性別等敏感問題外,計劃發表出版的成果必須以課題資助名義先發表出版後鑒定,違反規定擅自發表出版者視為自行終止相關資助協議🧑⚖️。成果鑒定為優秀或被決策采納的課題負責人以及信譽良好的鑒定專家和評審專家💊,在申報新課題時將享受一定的加分政策。
十♨️🧑🏿💻、本年度招標課題通過課題投標🦶🏻、資格審查、會議評標的程序進行;其他課題通過課題申報、資格審查、學科組匿名評審的程序進行🥁。課題評審堅持公平公正,凡申報課題的學科規劃組專家須回避課題評審工作🏌🏼♀️。課題評審堅持質量第一🙏🏽,寧缺毋濫。專家初評結果報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審定後公示,無異議後下達課題通知並撥付課題經費。
十一、課題申報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或相應的教育科研主管機構)、教育部各司局☢️、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和國家級教育科研機構要加強對本年度課題申報工作的宣傳、組織◻️、管理和指導,既要積極鼓勵🙎🏼♀️,又要嚴格把關,應依據《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和本通知的要求對申請者進行資格審查🧑🧒🧒,認真審核申報者的資質和信譽、前期研究基礎、課題組研究實力和支撐條件,簽署明確意見,保證申報者所填寫內容的真實性,確保課題申報工作的質量👰🏿♂️,並認真履行課題立項後的日常管理,幫助課題負責人按期高質量完成研究任務🙆🏼。
十二🚯🦹🏻♂️、課題申報實行三級申報製度,申報者按照所在單位隸屬關系🙅🏻♂️💀,經所在單位審查蓋章後🤚🏿,由所在單位科研管理部門統一分別報送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或相應的科研主管機構)、教育部各司局辦公室、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科研處(社科處)和國家級教育科研機構科研管理部門💬,再由上述機構統一報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各級科研管理部門不得收取任何申報評審費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不直接受理個人和基層單位申報。
十三、課題申報所需的各種材料(包括《2009年度課題指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投標申請•評審書》♓️、《課題申請•評審書》及《活頁論證》等)均可從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網站(網址:http://onsgep.moe.edu.cn)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單列學科教育學(網址:http://www.npopss-cn.gov.cn)下載。各單位報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材料包括📪:審查合格的《課題申請•評審書》一式2份(原件1份,復印件1份),《活頁論證表》7份,以及配套的電子版(由組織申報單位統一匯總發送至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電子信箱)。重點投標課題不需填寫《活頁論證表》📡🔉。申請書要求統一用計算機填寫、A3紙雙面印製🙅🏿♂️、中縫裝訂,經所在單位審查蓋章後,逐級報送相關科研管理部門,要確保電子申報數據和紙質申報數據的一致性。
十四、本年度課題受理申報時間從2009年1月31日起至2009年3月31日止。請各省(區🧊、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或相應的科研主管機構)、教育部各司局辦公室🍢、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科研處(社科處)和國家級教育科研機構科研管理部門務必認真負責,做好本系統課題申報數據錄入🧔🏿、打印報表和申請書匯總報送等工作🧑🏻,確保數據錄入準確和報送材料完整,列出本系統課題申請書清單和各學科分類申報數量匯總統計表。於2009年3月31日前將審查合格的《課題申請•評審書》匯總後統一報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逾期不予受理🛗。辦公室咨詢電話🤷🏽♂️:010—62003307🧛♀️,62003305。郵政編碼:100088,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46號。
十五、本通知及所附《課題指南》將同時在教育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專門網站上發布,並在《中國教育報》等教育媒體發布申報公告,請有關部門及時將有關信息傳達至各所屬有關單位,供教育科學工作者選題申報時參考。國防軍事教育課題申報評審工作由全軍軍事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負責另行組織。
組織實施《課題指南》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充分利用專業力量👱🏼♀️、發揮專家咨詢作用,充分問計於民💆🏽♂️、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努力實現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具體體現🏂🏼。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科學規劃部門、教育科研機構和學校要給予充分重視,采取鼓勵和支持的措施,確保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要認真對待,積極申報🧍🏻♂️,以高質量的研究工作為製訂和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獻計獻策,為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和繁榮發展教育科學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附件🏌🏼: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課題指南
教育部辦公廳
二00九年一月二十三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課題指南
課題指南說明😽:本年度課題依據《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綱要》🥧,圍繞當前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心工作,服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以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為主旨,研究當前教育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集中破解當前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關註前沿問題,重視基礎研究♟,加強應用研究,註重學科體系、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創新,強調實證數據🧛🏻♀️,著力提高課題研究質量和使用效益。
國家重點課題采用公開招標方式,此類課題事關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長遠性問題,鼓勵跨學科和跨部門的協同攻關。申報者應有承擔省部級課題的經驗🧸,充分了解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團隊優勢互補,研究方法適切,研究技術先進,研究成果要出版30萬字左右的專著,在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和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上發表3篇以上的學術論文,並在學術界和實踐領域產生重要的影響。
其他課題采用匿名評審方式,此類課題圍繞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建設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主題,探索適應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和不同類型教育的思路理念🚸、標準條件✌🏿、體製機製🧖、實踐模式和經驗案例☁️,研究帶有普遍意義的特殊問題,突出“小👨🏼🎨、精🤾♀️🤷🏻♂️、實、新”特點,深化、細化🦔、量化🫨,研究成果要公開發表和產生實際效用。
———————————————————————————
一、國家重點招標課題(10項)
1.教育改革的理論研究
2.區域內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的實驗研究
3.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教育體製機製研究
4. 城鎮化進程中的教育變遷研究
5.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證研究
6. 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條件保障研究
7.學前一年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保障研究
8.高等教育發展性評價研究
9.創設“以人為本”的學校教育教學製度研究
10.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
二、一般課題
(一)教育基本理論與教育史
1.教育改革發展中的“中國經驗”研究
2.教育理論前沿問題研究
3.現代教育思潮和教育流派研究
4.現代教育對社會分層流動的影響研究
5.現代教育的民生意義研究
6.現代師生關系研究
7.教育家辦學的長效機製研究
8.教育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研究
9.影響中國教育走向的重大歷史事件研究
(二)教育發展戰略
10.建設教育強國(省➙、市、縣)的戰略研究
11.城鄉教育一體化戰略研究
12.國家和區域性發展戰略中的教育要素研究
13.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發展有效模式研究
14.民辦教育可持續發展研究
15.中國教育走向世界發展戰略研究
(三)教育經濟與管理
16.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狀況調查研究
17.農民工子女初中後階段教育政策研究
18.學生事務分類管理研究
19.學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研究
20. 寄宿製學校管理研究
21. 邊境國門學校現狀調查研究
22.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機製研究
23.學校和班級適度規模效益研究
24.高校內部治理結構研究
25.高中招生考試製度改革方向研究
26.分省高考招生改革方案特點比較研究
27. 研究生招考製度改革研究
28. 國家學力評價研究
29. 校長和教師能力標準研究
30.區域教育滿意度調查與對策研究
31. 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製度研究
32.大眾傳媒反映的教育輿情研究
33.教育科研的社會服務研究
(四)基礎教育
34.各學段的有機銜接研究
35. 教學模式改革與學科教學思想創新研究
36.新課程改革對師生教學方式轉變的影響研究
37.教師發展對轉變教師學習方式的影響研究
38.克服學生厭學對策研究
39.高中文理分科問題研究
40. 薄弱學校提高辦學質量實踐模式研究
41.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辦學模式研究
42.城鄉學生學業成績差異調查研究
43. 學前教育成本與收費調查研究
44.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與發展研究
45.特殊兒童學習質量狀況調查
46.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學習模式改革實踐的系統評估
(五)高等教育
47. 高考製度改革對基礎教育的影響研究
48.西部高校重點建設和發展研究
49.高校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培育研究
50.大學考試、實踐教學和畢業論文(設計)有效性研究
51.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創新研究
52.高校科研成果績效評價製度研究
53.高校創新性科研團隊行為模式特征分析
54. 高校教師工作績效評價研究
55.小語種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56.國際性金融危機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研究
57.貫穿教育全過程的創新人才培養的整體設計研究
(六)職業教育
58. 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研究
59.農村免費中等職業教育政策保障研究
60.職業技能大賽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影響力研究
61.涉農職業教育院校發展模式研究
62.職業教育課程項目化⇢、模塊化改革研究
63.職業院校課程改革的質量標準與評價研究
64.職業院校學生學習質量評價研究
65.學生職業性向測試分析
66.職業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67.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激勵機製研究
68.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69.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建設研究
(七)德育
70.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發展狀況的實證研究
71.增強學生積極社會交往能力的研究
72.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研究
73. 學校德育工作創新研究
74.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公民教育實踐模式研究
75.和諧校園建設研究
76.青少年社會教育基地建設研究
77.公益型校外學生活動場所的使用效益評估
78.中小學生參加校外教育活動狀況調查
(八)教育心理
79.學生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教育
80.有效教學的心理學支持研究
81.教師勝任力研究
82.教師心理素養標準和心理幹預技能研究
83.超常兒童潛能開發研究
84.特殊學生的教育與心理救助研究
85.校園暴力預防和應急機製研究
86.影響教學改革的重要心理學成果研究
(九)意昂体育衛生藝術教育
87.學生意昂体育成績考核標準研究
88.“陽光意昂体育運動”實時監控和實效性評價
89.普通學校和意昂体育專門學校的教體結合經驗研究
90.意昂体育教師基本技術技能標準研究
91.學校意昂体育傷害事故歸責研究
92.學生身體健康管理研究
93.意昂体育運動促進心理發展研究
94.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健康素質標準研究
95.學校健康教育實施模式研究
96.學生營養配餐研究
97.學生體質健康突出問題的醫學幹預研究
98.學校藝術教育有效模式研究
(十)教育技術與傳播
99. 數字化教學方式變革研究
100.校長和教師信息化素養研究
101.網絡教學研究有效模式研究
102.網絡環境下知識教學模式和學生在線學習模式研究
103.信息教育有效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質量的案例分析
104.數字化教學的公共服務模式、運營機製與監管體系研究
105. 學校教學技術裝備使用效益的系統評估
(十一)成人與社會教育
106.返鄉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研究
107.成人適宜學習方式研究
108.教育管理幹部和教師培訓模式創新研究
109.成人教育院校轉型發展研究
110.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經營模式研究
111.推進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的典型案例研究
112. 社會家教市場現狀調查研究
113.教育文化產業調查研究
114.教育社團組織研究
(十二)民族教育
115.提高少數民族雙語教學質量研究
116.加快民族中等教育發展研究
117.民族院校建設和發展研究
118.民族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119.學校教育中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
(十三)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
120.世界主要國家近期教育發展規劃研究
121.國際區域性教育一體化發展趨勢研究
122.發達國家城鄉一體化發展經驗研究
123.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效益研究
124.國外高校社會捐贈製度研究
125.教育科研成果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和共享機製研究
126.國際教育統計指標與中國教育統計銜接研究
127.國外對中國教育理論與實踐經驗的研究